学校首页
申报与管理登录 专家评审登录
  • 首页
  • 科研平台
    1. 国家级科研平台
    2. 省部级科研平台
    3. 校级科研平台
    4. 校企共建研发平台
  • 科研成果
    1. 科技奖励
    2. 科技论文
    3. 成果转化
  • 政策法规
    1. 科研诚信
    2. 国家文件
    3. 省级文件
    4. 学校文件
  • 阳光论坛
  • 服务指南
  • 联系我们
    1. 科发院介绍
    2. 联系方式

科研成果

  • 科技奖励
  • 科技论文
  • 成果转化

科技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技论文  -  正文

【学术聚焦】2024年第15期: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应奎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光电催化水分解的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4-04-12     编辑:程鹏    浏览次数:

近日,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应奎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了题为“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Au Nanoparticles and BiVO4 Photoanode Boosts Hole Extraction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高水平研究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402435)。武汉纺织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实验室何冰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实验室杨应奎教授、刘学琴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太阳能驱动半导体光电极进行光电催化水分解是生产清洁、可持续氢能燃料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光电催化水氧化的候选半导体材料中,双金属氧化物钒酸铋由于低成本、窄带隙、有利的能带位置和较高的理论光电流密度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其光生电子-空穴严重复合,阻碍光电催化系统的太阳能转换效率。

图1. 金纳米颗粒与BiVO4光阳极的载体强相互作用促进光电催化水分解

针对上述问题,该工作通过还原处理构建具有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金/钒酸铋光阳极(图1),证明经典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扩展到可还原性双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后的光阳极形成对金纳米颗粒的原位包覆和向金的电子转移,形成富电子金,提高钒酸铋的热电子注入和光生空穴提取,促进电荷分离;此外,原位形成的包覆层可提高光阳极的表面亲水性,增强水氧化活性。本工作将经典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拓展到双金属氧化物中,设计具有高效界面电荷转移和表面水氧化反应的新型光电极催化材料,获得优异的光电催化水分解性能。

该工作结合原位辐照XPS光谱测试和理论计算等方法,深度解析了具有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光电极材料在水分解过程中光生电荷传输机制,指导由金属纳米颗粒和可还原氧化物组成的光电极界面电荷和几何结构调控,为发展高效光电催化水分解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一作者简介:何冰,博士,2023年7月加入武汉纺织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光/电催化剂设计构筑及其在能源转化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F 16.6)、Advanced Materials (IF 29.4)、Carbon Energy (IF 20.5)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封面论文各1篇。

上一篇:【学术聚焦】2024年第16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王金凤教授团队张守伟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纳米孔相关研究成果

下一篇:【学术聚焦】2024年第14期: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栋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海水淡化相关研究成果

阳光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武汉纺织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官方微信

  • 纺大社科科研交流群

  • 武汉纺大自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