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申报与管理登录 专家评审登录
  • 首页
  • 科研平台
    1. 国家级科研平台
    2. 省部级科研平台
    3. 校级科研平台
    4. 校企共建研发平台
  • 科研成果
    1. 科技奖励
    2. 科技论文
    3. 成果转化
  • 政策法规
    1. 科研诚信
    2. 国家文件
    3. 省级文件
    4. 学校文件
  • 阳光论坛
  • 服务指南
  • 联系我们
    1. 科发院介绍
    2. 联系方式

栏目导航

  • 图片新闻
  • 申报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技工作动态
  • 学术科研进展
  • 学术活动预告
  • 科研财务账号
  • 自科类项目管理
  • 社科类项目管理
  • 横向项目管理
  • 专利(软著)申请
  • 成果报奖

申报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栏目导航  -  申报信息  -  正文

关于开展武汉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01     编辑:王良波    浏览次数:

根据《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武办发〔2010〕16号)规定和《〈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报市委宣传部同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今年将开展武汉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和申报条件

(一)凡武汉市公民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公开出版(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时间为准)或发表的科研成果,非正式出版物以市级(含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批示时间或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采用时间为准,可申报参评。

(二)由两人以上合作完成的集体成果,由署名第一主编、第一作者为申报人,如因故需要变更申报人,则由成果的第二主编、第二作者申报,并提供经第一主编、第一作者及主要合作者同意的书面证明材料。成果获奖后其奖励证书中获奖者的排名以成果实际署名顺序为准。

(三)署名为“xx单位”的成果,原则上以署名单位名义申报。

(四)已调离本市或已故的作者,其成果符合本次评奖范围和条件,可以按规定申报。其中已故作者的成果,其法定继承人可代理申报。

(五)如成果属多卷本或丛书,可整体申报(以最后一本的出版时间为准);如能独立成册,也可单卷申报。如多卷本或丛书中的一本已获得过市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则不能再整体申报。

(六)一部著作中的章、节不能单独申报;多人撰写汇集而成的论文集不能作为著作类申报,其中的单篇文章可作为论文参评;由个人撰写的专业学术论文集可作为著作类申报;著作的顾问、编委、编审等不具有申报权;系列论文是指专题研究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3篇及以上),且主要作者相同。

(七)以非汉语类形式发表的参评成果,需提交原作品并附汉译文(论文需提交中译文,著作需提交中文摘要)。论文需提供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其中,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需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

(八)下列成果的申报不予受理:

(1)违反学术规范或者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

(2)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

(3)文学艺术创作类作品;

(4)已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社会科学成果(不包括民间奖励)。

二、申报时间

2022年4月6日至2022年5月9日。

三、申报途径和要求

(一)凡申报市社科奖的单位或个人,须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申报归口单位在市社科联网站(www.whskl.org.cn)下载《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后组织填报。申报表由申报者按要求认真填写,一式4份。

(二)申报的各类成果都要按要求报送原件和复印件。其中,《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须提供电子文档,著作类及调研报告类每项成果必须报送原件4份;论文类每项成果必须报送原件1份,复印件(包括刊物版权页、目录及正文复印件)3份。

(三)成果需分组申报:经济管理类、政法社会类、文史哲教类、调研报告类。

(四)申报的成果如被有关部门采纳,须附上证明材料;被中央、省级报刊转载,须附上复印件,作为评审时的参考依据。佐证材料与报送成果同为一式4份。所有申报材料应用标准档案袋封装。档案袋封面同申报表封面。

(五)参评成果及各项附件,原则上概不退还。

(六)参评成果需统一提供作者简介、成果概述(800字内为宜)的电子文档。

(七)单位集中提交申报材料要求:

各院部要加强审查把关,切实把好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集中收集本院部的申报材料,同时报送《单位申报汇总表》1份和电子档。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良波

联系电话:59367703

  • 附件【18次评奖申报表.doc】已下载次
  • 附件【评奖汇总表.xls】已下载次

上一篇: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关于申报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提名“纺织之光”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候选人的通知

阳光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武汉纺织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官方微信

  • 纺大社科科研交流群

  • 武汉纺大自科群